潮汕话|潮汕方言“说一道二”
我认识一对兄弟,大哥名“C一”,小弟名“C泽”,用潮州话喊大哥,熟悉的人都叫他“C乙”,不熟悉的常叫他“C泽”,与小弟混为一谈了。混淆的原因是,“一”字有“乙”“泽”两个读音,使用时未加区别、精准选择。
要讲这个“一”字,还真有话说。“一”字,原来只有一个读音:“乙”。根据专家考证,潮州话表示数目、读为“泽”的字写作“蜀”。西汉杨雄《方言》有注:“蜀,一也。”“蜀”字,正是 “烛(燭)”字的声旁。“蜀”和用“蜀”作声旁的常用字“烛(燭)”“浊(濁)”“独(獨)”“镯”“属(屬)”等,都是入声字,由于语音的发展,它们的潮州音分化为不同的韵母。如今,表示四川简称的“蜀”与“浊(濁)”同音,“蜀”字的“泽”这个音还保留在“烛(燭)”身上。由于“蜀”字读“泽”时与“一”意义相同,潮州人就把“泽”这个音加在“一”字身上,按照语言学的说法,“泽”就是“一”字的训读音。不知从何时起,“蜀”表示数目字的用法和读音被我们忘掉了。
“一”获得“泽”这个训读音后,成了多音字。在长期的使用中约定俗成,两个读音有了分工。单字作数词,读“泽”时,表示基数、数目,如说“一人一本书”;读作“乙”时是序数,表示第一,如说“正月初一拿了个一等奖”。与其他字组合作数词, 用在“十”前面必读“乙”,如“一十”;用于表示两位数以上数目的数词词组末尾也读“乙”,如说“三十一,百一”。在作数词以外的场合,也有分工:“划一”“唯一”“逐一”读“乙”;“一心一意”“高低不一”“坐一坐”等处读“泽”。
回头看上文那对兄弟名字的读法。“一”读“乙”,用在大哥的名字中,就表示第一,含有“长兄”之意,这和近年来流行的“一哥”“一姐”网络语别无二致。如果两兄弟名字换过来就成笑话了。
说完“一”,接着聊聊“二”字。
与“一”一样,潮州话“二”字因意义和用法不同,读法也有区别。单字用作序数表示第二,读“儿6”。作基数表示数目多少,单用的,或处在“百”“千”“万”之前的读作“努6”,如“二个,二百五,二千,二万五千”;处在“十”之前的读“儿6”,如“二十”;处在两位以上数目的末尾也读“儿6”,如“十二,四百二,六千七百三十二”。
巧的是,“二”读“努6”这个音也是训读得来的。原来,潮州话读“努6”的字就是我们熟悉的“两”。“两”字,我们常读的音“辆”是文读音,“努6”是它的白读音。由于“两”与“二”意义相通,“努6”的这个音被用来训读“二”字。与“蜀”字遭遇如出一辙,“两”字这个白读音也慢慢被遗忘了。
“一”和“二”两个字,在单独做数词时,各自的两个不同读音都约定俗成地表示不同的意义:读“乙”“儿6”表示次序,相当于第一、第二;读训读音表示数目多少,如“一个”“二个”“一人”“二人”。因此,这两个字用在熟语中,潮州话怎么读,就需要鉴别了。我们看看“一鼓作气”,“一”读作“泽”吗?这个成语源自《左转》曹刿论战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“一鼓”就是战斗中进攻的第一通鼓,“一”和后面的“再”“三”都是序数。显然,“一鼓作气”和“一而再再而三”的“一”应读为“乙”,假如读为“泽”,就不能传达出“第一”的意思。曹刿论战这个典故产生的另一个成语“再衰三竭”,读的时候,为突出“再”“三”次序的含义,二字不变调。
“一穷二白”,又怎么读呢?要解决这个问题,还是先了解它的出处。毛选五卷收录了1956年4月25日,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《论十大关系》报告:“我们一为‘穷’,二为‘白’。‘穷’,就是没有多少工业,农业也不发达。‘白’,就是一张白纸,文化水平、科学水平都不高。”后来人把这段话简缩为“一穷二白”,收进成语词典,用来形容产业基础薄弱、文化科学落后。毫无疑义,这里的“一”“二”都要作为序数词读为“乙”“儿6”,不变调。“一”“二”读法与“一穷二白”相同的熟语还有“一清二白”“一清二楚”“一不作二不休”等。
“一”“二” 有时对举或连用,极言数量少,就要读作“泽”“努6”。如“一差二错”“略知一二”。
哈!忽然发现,“略知一二”四字要是拿来作本文的题目,倒有语义双关的意趣。
最新更新
点击排行
猜你喜欢
关于我们
潮汕文化,隶属于岭南文化,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,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(汕头、潮州、揭阳)还有说法指潮汕地区还包括了汕尾。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、留隍两镇。 宣传潮汕文化,了解潮汕历史。介绍潮汕地区的潮汕美食,潮汕旅游,潮汕民俗,潮汕小吃,潮汕方言,潮汕话,潮汕工艺,潮汕茶,潮汕歌曲,潮剧,英歌,打造属于潮汕人,胶己人的潮汕文化网。让更多人了解潮汕文化。